陈文江
【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大学好友一道自齐鲁大地来申城游玩,初次领略这东方明珠的繁华绮丽与勃勃生机,便暗自许下一个心愿——“有机会一定要来这座城市过上一段日子,好好品味这片神奇的土地的韵味”。】
与上外结缘
来沪之前,这座素昧平生的都市给了我无限的遐想。在初次见证了此地风景名胜后,我与友人相约上海书城。不经意间瞥见张健教授(我后来的导师)的大作《新闻英语文体及范文评析》,在书架前驻足良久,爱不释手。因鄙人一向热爱新闻记者这一职业,在学校时积极投身校园报道,加之自身为英语专业学生,自然对张先生的呕心沥血之作爱莫能已。友人见状,半打趣半认真地提议:“既然如此喜爱新闻英语,何不考到上外读研,跟随先生一道研习新闻英语之道?”原本友人的一席打趣之言,竟成了我与上外结下不解之缘的纽带。
旅游结束后回到大学母校,便开始将这一初步的考研想法付诸实践,开始认真的搜集资料,认真备考。历时四个来月的备考,期间稍有松懈反复甚至几近放弃,却终因内心对梦想的追求、声名远扬的外语院校的吸引以及命运女神的眷顾,我坚持到最后从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
成长在上外
于是前年的9月,作为上外第一批2年制的研究生,我随新同学一道在美丽大气又不失精致的松江校区里开始了我在上外的求学之旅,那里也成了我人生的第二个大学城。在那里,37名来自大江南北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组建了2007级新传研究生10班,这样一个温馨可爱的小集体,曾经在研部的元旦文艺汇演中盛名远扬。在那里的一年里,我们不去抱怨远离城市中心的繁华而享受远离喧嚣的静颐,我们不去指责课余娱乐生活的不便而享受潜心攻读的乐趣,我们这个小集体中的每一员一天天成长成熟起来,而这也是因为有了这份经历才会有的收获。在那里,清新美丽的校园、运动场上青春勃发的英姿以及不时传入耳际的琅琅书声,一起构成了我们每个毕业生的美好回忆。
学识渊博、孜孜育人的专业导师们,亲善可人、关爱入微的辅导员老师们,为我们年亲学子在上外的成长铺就了一条坦荡坚实的道路。正是有了他们孺子牛般的无私奉献,我们年轻学子才能在求学路上走的一帆风顺,即便是偶尔的风浪也阻断不了我们追求卓越的脚步。而这个因为缘分而存在、因为相互信赖与彼此扶助而构建的2007级新传10班小集体则俨然成了一个即时的(无时无刻不在的)温馨的港湾,供班上同学在求知的旅途中小憩后扬帆续航,驶向知识与智慧的深海远洋。
而如今,再度承蒙命运女神的厚爱,我十分荣幸地在母校六十华诞之际成为上外教师中的一员,不胜兴奋之余亦不胜惶恐。兴奋的是倍感荣幸能够成为上外教师这个优秀群体中的一员,惶恐的是自身才疏学浅恐有负师长们的重托。无论在学识修养、道德水平,还是在科研能力、教管技艺上,我都将虚心向前辈们学习,秉持“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指导,不断完善自我,追求专业,追求卓越。
“大爱无言”,是母校无私的爱,凝重的爱,不断地给予我拼搏的动力。“有境界者,自成高格”,母校校训——“格高志远,学贯中外”,将不断激励我奋发有为,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作者系日本文化经济学院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