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外心 我的上外情
发布时间: 2012-06-04

马吟雪

人的心中越是真挚的情感,越是难以用言语表达。在上外学习成长的七年积攒了许多,沉淀了许多。平时只是默默地深藏在心底,不敢触碰。如今在母校建校六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只想为她献上一份贺礼,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语言,而仅仅真实地诉说我的上外心,我的上外情:

人是思想的芦苇。在读大学这个令人思想迅速成熟的阶段,提到思想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一个人,一个群体——政治辅导员。是她们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从大一入校到大四毕业与我们相伴,每天“24小时”手机开机,及时了解学生动向,每周年级大会,不知总结各项工作,每个月的形势报告课,将德育教育深入每位学生心中;是她们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加强学生党团建设,耐心细致地与我们交流谈心,做到成熟一个党员,发展一个党员,让学生党员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带动学生思想整体发展;又是她们关注我们的心理问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参加专业的心理辅导,再在办公室一角为我们专设一个“哭泣角”,不论男生女生、新生老生,心里遇到解不开的结儿,只要到那里坐坐、哭哭、聊聊,也就没有转不过去的弯儿,迈不过去的坎儿……

格高志远,学贯中外——这一新校训让我想起这些年来教过我的专业课及选修课的各位恩师。正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学风、气质,我们才会耳濡目染,从而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地吸引,进而向他们靠近,倍加努力地学习、汲取、钻研。恩师们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局限于课上的90分钟,不仅仅局限于课下的电话答疑、伊妹儿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导师接待日的深入交流……学生们在导师全方位的指导帮助下学习了专业知识、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同时还具有复合型专业的国际化视野。毕业生们走出校门、国门,走向全球,不论学生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在哪个领域,恩师在心中留下的印象总是那在办公桌前孜孜不倦备课的身影,那在课堂上睿智机敏、妙语连珠的神态,那在乘班车后略有疲倦的背影……

有人说,学生只有学习,没有工作。其实不然。学习的确贯穿我们学生生涯的始终,但学生也确实有些“工作”,有点儿忙。比如说,一位学生干部的工作可能有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有可能有学院团学联或校学生会、团学联各个部门安排的工作;一位才艺爱好者的工作有可能有参加各个社团组织的活动,或者自己策划活动邀请其他同学参与;一位困难生有可能会在某个办公室当助理,有可能会去食堂当服务生,整理餐具,会去图书馆值班,会去送报纸,当保安……我们会在学习之余忙些工作,这些会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让我们懂得自理、自立、自强,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而这又怎能离得开在我们背后默默地看着我们成长,培养我们、支持我们的学生处、团委学生会、勤工助学办以及各个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部门老师呢?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生活中的上外学子是幸福的。在上外,从校长、校党委书记、院长、党总支书记到各专业教师、辅导员等这些辛勤园丁“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栽培下,上外学子像花儿一样成长,像花儿一样开放,像花儿一样飘向四方。学生的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无疑是母校最大的欣慰。同样,能够成为幸福的上外学子中的一员,也是学生永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2009年4月起,我有幸成为上外教职工队伍的一分子。虽然工作只有半年,但我却通过本部门——校工会的工作这一个点看到我校各部门为广大教职工热情真挚服务这一个面。从“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维权工作到“患病住院必须探望、光荣鲜血必须慰问、因公受伤必须访问”等“十必访”工作;从教职工医疗保险、重大疾病帮困工作,到建立教工之家,完善教工小家工作;从组织教职工广播操、歌唱比赛到逢年过节、慰问发放;校工会始终从教职工最切身的利益出发,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院系(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开展工作,尽最大的努力为教职工服务,成为真正的教工之家。

上外,是一个大家庭,家庭中有父母长辈,也有兄弟姐妹,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为这个大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其实,在上外,像工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可曾看到教务处的老师为****安排加班加点?你可曾看到宣传部的老师为校园网建设反复推敲?你可曾看到后勤车队的老师为学生按时返校日夜操劳?……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请你轻轻告诉我,只要我能够,只要我拥有,我都愿意为你去做;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想到以后你就说,愿为你付出,愿为你受苦,我会为此感到很快乐”。这或许是所有教师对上外学子的心声,这或许是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所有教职员工的心声,这或许是所有上外人对母校的心声……

为何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校园爱得深沉。

这,就是我的上外心,这,就是我的上外情。(作者系校工会专职干部)